颐和园又名清漪园, 是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 于 建于乾隆15年(1750), 乾隆29年(1764)告竣。 咸丰10年(1860)英法联军焚掠西郊储园,清漪园遭浩劫, 园藏文物都被毁掠一空, 而大部分建筑被灭。 1886年, 清廷重修颐和园, 也在1888年, 光绪皇帝发布谕旨改清漪园为颐和园。

颐和园占地290万平方米, 是个非常阔大的皇家御苑。 如果,要看遍这里的一草一木或是看尽这里的美景, 恐怕要走到鞋底破洞或是双脚疼痛而动弹不得吧! 所以我们也只是一路沿着昆明湖边行走, 走到哪儿就看到哪儿了。
走累了, 就坐在湖边歇一歇, 欣赏这两岸的柳絮把昆明湖点缀得格外秀美,同时也可远眺佛香阁等建筑。 就这样在微风拂脸的美景下, 这累啊, 没一会就被微风吹散了, 感觉不累了。
古色古香的亭子, 是不是可以想像到。。古时的皇后或妃子也在这亭子里乘凉的情景, 呵呵!
当年,慈禧就是坐在大戏楼对面听看大戏的。 而如今, 等待着看戏或听戏的却是人山人海的旅客。 为了能更深了解到慈禧这在听戏的情景, 当然,我也坐下等待看戏听戏了, 呵呵
以上的小格座, 我想应是被慈禧邀请来听戏时, 让那些格格们, 阿哥们, 恭亲王或是家族赫赫的皇室人马所赐的座位吧! 古装戏里都是这么演的, 哈哈!
开始咯! 广播台有讲解, 这是宫女们所跳的舞蹈。 可是, 跳的是什么名堂的舞, 我不记得了, 嘻嘻!
宫女们跳完舞了, 现在是做大戏的时刻了。 可是, 这戏只适合古时的人观看而不ngam我看。 所以, 我在半途就离场了, 哈哈!
仁寿殿是在清漪园时代的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殿前有两对凤和龙,这个位置特殊地反映出慈禧当时对光绪的控制。
殿内的宝座
本要拍出这里无尽头的长廊, 无奈人潮拥挤, 要拍一张没人的照片, 真是太难了!
金碧辉煌的万寿山, 位于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我们只要从遥远凝望。
这位了不得的老伯, 写了一地的好字!
远远看到的这座桥便是十七孔桥, 坐落在昆明湖上,是园中最大的石桥。 我们也没近观这条桥, 这是我深感遗憾的, 那时应该坚强要那老的走过。 传说, 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如果那时我走上了这座桥, 回来后我就是个幸福的女人, 呵呵!
走到这里, 不只是脚累, 人也累了。 这时再强的微风迎面吹拂, 也起不了作用, 吹散不掉那股累啊! 所以这个建筑物叫什么名堂, 我也不晓得了, 只知道沿穿过这里, 再走蛮远的一段路, 就能走到十七孔桥。
当时, 我们也好饿, 只想出去找馆子医肚子, 然后再前往园明园遗迹。